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,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高等院校。中央团校创建于1948年9月,是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,院校两块牌子,一套机构,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。
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,继承和发扬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与作风,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行正规化建设。1986年开始招收经全国统考的高中生,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。1990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,并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。1993年后,根据共青团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将本科专业逐步扩充到14个,并从2000年起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。经过20年的发展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已成为一所具备多形式、多专业、多规格办学能力,具有一定特色的正规高等院校,1997年一次性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,2003年获得国家学位委员会颁发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。先后获得“中直机关文明单位”、“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十连冠”称号,2002年、2005年获得“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”,2005年获得“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。
学院现设青少年工作系、社会工作与管理系、法律系、经济系、新闻与传播系、公共管理系、中文系、外语系,还设有社会科学部、文化基础部、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、体育教学中心、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育机构;设有青年发展研究院、青年心理研究所、青年政策研究所、青少年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,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有学术联系。
学院本科教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、政治学与行政学、社会工作、社会学、劳动与社会保障、法学、经济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财务管理、新闻学、广播电视新闻学、汉语言文学、英语等14个专业,开办研究生专业8个,其中,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等具有鲜明特色,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余人。 学院教师数量稳步增加,学历结构显著改善。目前,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%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%。2000年以来,学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,引进和投入科研经费626.73万元,争取纵向科研项目90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。全院教师在全国中心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7篇,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3部,学术译著14部,教材18部。
建院以来,学院积极筹措办学资金,加大基本建设投入,不断完善办学条件,建成了风雨操场、教学辅助楼、图书馆阅览楼、塑胶运动场、学子2号楼、教务办公楼等,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;完成了校园网建设,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;加强了图书资料建设、固定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,使学院的基础建设基本满足现代化办学的需要。
查看更多详情
院校基本信息
- 创建时间:1985年
- 隶属于: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
- 学生人数:5千~1万人
- 院士人数:-个
- 重点学科:-个
- 学校类型:政法类
- 博士点:-个
- 硕士点:16个
- 院校所在地:北京
- 综合排名(校友会):389
- 新生质量排名:49
- 师资排名:139
- 毕业生就业排名:86
- 综合排名(网大):232
- 综合排名(武书连):-
- 国家品牌
-
法学
政治学与行政学
- 国家重点
-
思想政治教育
社会工作
- 社会工作
-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,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,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,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,掌握理论分析、实证研究、社工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。毕业后能在民政、劳动、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,共青团、工会、妇联等社会组织,基层社区及其他社会福利、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工作。
- 思想政治教育
- 本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青年工作的专业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,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全面训练,毕业后能够胜任党政机关、学校、企事业等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、行政管理等相应工作岗位。
- 法学
-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,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,具有运用法学理论、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。毕业后能在国家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,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、审判机关、检察机关、行政机关、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。
- 政治学与行政学
-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政治学、行政学、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,了解其逻辑框架、思维方式和学科发展动态,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;接受公共政策分析、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,具备调查研究、分析判断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。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新闻出版机构、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。
联系方式
地址: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
电话:010-68475459
学费信息
当前学费:4200-5000元/年(普通本科专业)
普通本科专业的学费为4200元/年,其中英语(外国语言文学系)为5300元/年。住宿费:750—1200元/年不等。
就业情况
实行学校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双向就业方式。历届毕业生从事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工作的较多,40%左右的毕业生工作在党政机关、共青团专 职干部的岗位上。就业去向一般为党政机关、团委、学校、法院、社会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、金融机构、新闻媒体等。历年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%以上。